聚 焦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參加開幕會議,并在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就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等提出建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耿福能代表不負重托,
為民代言 為國獻策,
除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相關建議,
他關于知識產權保護、鄉村振興、民營企業發展、人工智能+醫療等方面的相關建議也持續“吸睛”,熱度不減。截止目前,已超過100家報刊發表耿福能代表的履職故事和意見建議,獲得了7次頭版報道。
01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陳俊伶 李欣憶
“新質生產力碰撞出的火花,帶來了一個個‘現象級’的驚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讓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深有感觸。“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突圍’的法寶,能夠鍛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耿福能說,以好醫生藥業集團為例,企業通過20多年的攻關,實現對美洲大蠊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功能蛋白的明確,完成了美洲大蠊的科學養殖及系列產品研發。 不只是美洲大蠊的“變身”,越來越多的例子說明,科技創新是不斷催生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如何解“新”題?在高技術領域建立梯度扶持體系,在風險分擔機制方面給企業更多支持 多位代表委員提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四川有底氣,也有作為。
去年,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四川生物醫藥產業‘家底’深厚,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要參與全球競爭,原始創新能力還較弱。”耿福能指出。不只是生物醫藥領域——全國兩會前,耿福能在涼山等地調研發現,民營企業普遍存在基礎研究能力薄弱等短板。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在各地競相搶占“新”高地,硬科技“小龍”頻頻現身的當下,四川應如何破題?創新需要投入。耿福能建議,政府要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等方式,幫助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在高技術領域,建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轉化”梯度扶持體系,鼓勵企業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建設,提升創新能力。(節選)
02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高度關注,在代表委員們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科技賦能基層醫療服務,還應該提高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表示,可以設立專門的科技創新基金,鼓勵人工智能數據模型助力醫藥研發,幫助提升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降低創新成本。同時,建立更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節選)
03
記者 蔣紅瑜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醫藥創新力量快速崛起,并日漸深入參與全球競爭,產業發展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如何持續激發“創新熱”,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解決產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希望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需要系統性布局,強化產業鏈上下協同聯動。如今,在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端等,還有哪些關鍵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引發代表們的熱議。
藥品研發創新的過程復雜且漫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針對創新型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建議,政府應當加大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尤其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建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轉化”梯度扶持體系,助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建設,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04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劉佳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蓄勢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加凸顯開好全國兩會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過去一年間,在川全國人大代表和四川省全國政協委員結合專業特長和工作實際,開展大量實地調研,深入基層一線察民情聽民聲,一件件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聚焦“國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關切”,都凝聚著代表、委員的心血與汗水,都傾注了代表、委員的關切與牽掛。今年全國兩會,來自四川的代表、委員都關注什么?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說起前不久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振奮不已,“一定積極履職盡責、帶領企業發展、持續為行業發聲。也希望國家能支持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
耿福能調研發現,近年來,國內中醫藥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受自身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影響,造成商標被搶注、專利被無效等諸多問題。“中醫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走好科研創新這條路,必須持續加大相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他準備提交加大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相關建議,呼吁完善中醫藥知識產權的法治體系建設,加強對傳統中醫藥企業、老字號企業和馳名商標企業的重點保護,加大力度打擊市場上各種剽竊、損害企業商標商譽行為,強化知識產權審判程序正義,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05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霞 綜合川觀、川網報道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開幕。昨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四川代表團乘機抵達北京。途中,代表們結合前期調研情況進行交流討論。
…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樣也是代表們關注的重點。幾天前,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專門參加了中醫藥研發領域如何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專題研究。在他看來,借力AI大模型,可縮短中藥原創新藥的研發時間。
代表們表示,將胸懷“國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計”,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充分發揮代表作用,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積極建言獻策,認真履職盡責,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代表力量。(節選)
06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2月17日至19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在川全國人大代表深入成都市、資陽市、自貢市等地開展集中視察,深入了解四川重點項目和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為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準備。
地下40多米的隧道里,直徑14.5米、我國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蜀安號”正穩步掘進,工作人員可通過智慧助手,實時監控掘進情況,提升地表沉降控制能力和盾構隧道控制精度。這是代表們在成渝中線高鐵最長隧道蜀安隧道看到的情景。
“非常振奮,有這些先進技術和裝備為建設‘保駕護航’,我們很有信心,期待高鐵早日建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更多助力。”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說。(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