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3日,由《中國衛生》雜志和《健康報》主辦四川省腫瘤醫院承辦的“更融合,更前沿——擁抱醫工結合新浪潮”2024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生發展會議在成都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林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建軍、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李亞明、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藥學院創院院長朱依諄、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新華、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徐紅兵出席會議并作專題分享。協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張忠輝參加會議并作《四川核醫藥產業swot分析》專題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建軍分析我國核醫療產業發展現狀。他表示,過去我國核醫療產業發展落后,主要原因包括核醫學前沿基礎研究缺乏原創,生產裝備缺乏和技術研發能力不足,人才短缺和核醫學科建設滯后,核醫療產業涉及多部門且缺乏整體協調等。隨著我國近年出臺相關的規劃、方案后,核醫療產業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有了藍圖與指引。
在鄧建軍院士看來,實現核醫療高水平自立自強,絕不是“實現進口替代”,而是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卡脖子”問題。“要解決核醫學前沿基礎研究缺乏原創問題,才能改變核醫療全產業鏈受制于人的局面?!彼硎荆酸t學前沿基礎研究是核醫療創新的源泉,可探索放射性“老藥新用”、研發放射性新藥,在創制放射性藥物基礎上,探索診療裝備創新等。鄧建軍院士建議,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良好生態,圍繞問題鏈,建立平臺鏈,布局人才鏈、資金鏈,通過解決問題,形成創新鏈,支撐產業鏈創新發展。
張忠輝書記分析四川核醫藥產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他講到:核醫藥產業是我省醫藥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醫藥健康產業提質倍增目標的重要增長點。我會和部分專家組團調研全省核醫學產業,實地走訪四川30多家核醫藥科研開發、生產制造和診斷治療單位,發現四川發展核醫藥產業具備幾大優勢。
“四川有現代醫學教育、科研和診療體系,有多家高水平醫療機構,2023年全省開展核醫學診療服務超7萬人次,居全國第一。其次,四川有完整的核工業產學研體系,有多家三線建設單位,有30位核技術領域兩院院士。目前產業聚集發展勢頭方興未艾,有成都、綿陽、樂山等為代表的產業聚集區,四川還有40多年醫用放射性核素藥物研發生產和診療歷史。”張忠輝分析,四川還有區域性放射性藥物檢測機構,當前,成都市藥檢院率先在雙流區設立“放射性藥物檢測平臺”,預計2025年初投入運行,為國內外的放射性藥物企業提供全面檢測服務。
四川發展核醫藥產業的要勇于挑戰。“當前,核醫藥應用端(即醫療機構)受限,一些醫院核醫學科難以為繼,核醫藥需求增長慢,監管技術規程和制度滯后于產業發展,多數醫院至今仍是以碘-131、鉬锝發生器、氟-18‘老三樣’為主要應用核素?!彼J為,要挑戰談核色變和鄰避效應的傳統觀念影響,對核醫藥相關的監管隊伍、技術標準和政策法規也亟待完善,國產替代新產品的質量水平和穩定性也亟待改進和提高。他建議四川爭創“國家核醫藥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區”,支持在部分市州開核醫學??漆t院,在部分市州中心醫院建核醫學??频?。
我會秘書處周睿琪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