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以“共享戰略新機遇·共謀產業新布局”為主題的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在成都開幕。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暉,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在開幕式上致辭,并共同啟動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主持開幕式,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施小琳出席。
王曉暉書記在致辭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蒞臨本次活動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四川發展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各有關方面表示感謝。他說,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體系深刻重塑、我國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就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推動重點產業有序梯度轉移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產業轉移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全國產業發展版圖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總書記去年7月時隔一年再次來川視察,對四川產業發展精準把脈、領航指向,特別強調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依托制造業的獨特優勢,積極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布局。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我們鮮明把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擺在省委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明確提出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引擎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加強內外資招引、有力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安排部署。這些都為我們更好承接重點產業轉移、促進與海內外企業的深度合作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廣闊空間。我們愿與大家共享多重疊加的政策優勢、共享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共享產業體系的綜合優勢、共享資源富集的成本優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大家在川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生活舒心。希望大家搶抓國家戰略機遇、搭上四川發展快車,深度融入四川產業鏈創新鏈,把更多區域性總部、功能性機構放在四川,把更多關鍵工序、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布局在四川,攜手深挖市場潛力,不斷拓展增量空間,共創合作發展的美好未來。
據悉,開幕式現場共簽約項目22個,其中21個產業投資項目,協議投資1048億元,涵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等四川六大優勢產業。同時,本次簽約項目具有很強的新質生產力特征,創新型、引領型、高新技術型項目占總項目的60%以上。
開幕式后,本次活動結合四川制造業優勢,舉行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材料與化工、輕紡與食藥4個專場,全面展示四川發展優勢產業的支持政策、資源優勢、創新能力、企業質量、產業配套等。
作為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重要組成部分,輕紡與食藥產業專題對接活動緊盯需求招“新”引“智”,對接現場火熱。從全國奔赴而來的客商和行業企業代表齊聚現場,活動搭臺,共謀共贏。副省長胡云出席對接活動并致辭。
據悉,我省消費品產業門類齊全,涵蓋紡織、服裝、造紙、家具、食品、醫藥等14個大類,2023年營業收入突破1.5萬億元,占全省工業比重近30%。其中,白酒產業整體規模居全國首位,食品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三,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居西部第一,成渝醫藥健康產業圈已成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第四大醫藥健康創新發展集聚區。為了讓企業對接精準高效,政府搭建平臺,現場發布了《四川輕紡與食藥產業鏈供應鏈協作供需清單》,本清單全面梳理四川在資源、產業、空間、平臺、配套服務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供給情況和對接愿景,共形成385項供需事項,涉及醫藥健康、輕工紡織、食品飲料、白酒。
9個重點市州和4家企業代表個個“有備而來”,精心梳理了自身的資源優勢及需求。南充、雅安、達州作輕紡產業推介,內江、廣元、巴中作食品產業推介,成都、資陽作醫藥產業推介,瀘州作酒業產業推介。同時,科倫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鐵騎力士集團、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代表與現場與會嘉賓進行了一場近距離交流。兩個半小時的對接會,現場的火熱讓企業代表和各地政府代表意猶未盡。會議結束,洽談繼續,大家互加微信好友,互留聯系方式,期待今后共享資源、分享經驗、共同合作。
下一步,四川將搶抓產業轉移機遇,聚力培塑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色消費品產業發展高地。輕工紡織產業方面,重點打造綠色家居智造基地、全國竹產業發展高地、西部現代紡織鞋服基地和全國優質繭絲綢緞產區。食品飲料產業方面,積極構建產業錯位發展、競相發展、特色發展的新格局,加快建設特色鮮明、質量安全、綠色健康的現代化食品產業體系。優質白酒產業方面,加快建強以優質白酒標志性產品為引領的白酒釀造全產業鏈,聚力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醫藥健康產業方面,積極推進“資陽中國牙谷”“夾江中國堆谷”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耿福能,協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張忠輝出席此次活動;協會秘書處董浜賢、王國華、朱賢、邱勝、袁銘澤、周睿琪作為大會工作人員全程參與此次活動的籌備、接待和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