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記者:基層醫療作為我國三級醫療體系的網底,對8億農民的健康作出巨大貢獻。據了解,全國有144萬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其中絕大多數行政村都有鄉村醫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鄉村醫生在排查外來和返鄉人員、篩查發熱患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鄉村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相對不足。如何能留得下基層醫生?優質醫療資源如何有效地下沉?就此話題,企業扎根四川涼山州,多年在一線走訪調研的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接受了央視網記者的專訪。
央視網記者:作為中藥企業的管理者,疫情給企業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復工復產遇到哪些挑戰?
耿福能:說到復工復產,我們年三十都沒有停產,我們生產中藥的幾個廠開足馬力生產,一開始就覺得藥企在這個疫情防控過程中屬于后方,就像打仗時的兵工廠。我們隨時待命,一旦能用得上,我們就會全力以赴。疫情對我們整體的影響,不論是生產還是銷售,各方面都蠻大的。我們的通知都發了三次。第一次,是按正常的法定假日的時間通知放假;到了2月20日,客戶要貨特別多,中成藥抗病毒要滿足市場的供應,2月20日發送的第二個通知;后來庫房里面基本都空了,還有客戶需求,我們就發了第三個通知。有的員工已經放假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在家里跟家人團圓。當時是想可能有70%—80%返崗復工就不錯了,結果后來達到了95%,這一點讓我比較感動。
央視網記者:聽說企業還專門開了幾條生產線生產口罩,當時是怎樣的情況?
耿福能: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產,我們第一階段是以滿足市場的供應為主;第二階段是防控物資的采購;第三階段是生產口罩。支援過我們的國際友人,我們捐贈一部分,也銷售一部分。我們建了五條生產線,現在的日產能達到120萬片。當時是確保我們企業所在地涼山、綿陽等地區的防護口罩不能缺。(口罩)開始是到外面購買,后來轉產以后,捐贈的這些口罩就是我們自己生產的了。回想起這三個月,我覺得這三個步驟還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
央視網記者:在您的建議中,有兩份都聚焦基層醫療服務,您認為強基層的關鍵是什么?
耿福能:基層醫療是我們三級網絡的網底,是最接近老百姓的,基層不僅是鄉村這個基層,還包括我們城市的診所,這些都屬于基層。互聯網已經把世界拉平了,通過互聯網開展診療服務,特別是平時的診療,讓鄉村醫生和大醫院的醫生結成對子,他的醫術就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加強基層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對于我們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我認為是可以有效緩解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大醫院的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