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據上交所官網消息,同意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科導)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這是繼美迪西后第二家登陸科創板的CRO企業,也是四川省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根據招股書披露,成都先導此次登陸科創板選用的是五套上市標準中的第一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擬募資6.6億元,主要用于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以及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建設。
據了解,成都先導成立于2012年,由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JIN LI(李進)博士歸國后攜國內外多位生物、化學等領域專家共同創建,公司設立至今一直圍繞著DNA編碼化合物庫(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簡稱DEL)技術進行研究,專注于原創新藥的早期鏈段研發??苗頭化合物和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公司坐落于四川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擁有近2萬平米的研發基地,合作客戶包括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武田制藥、揚子江藥業、天士力集團、先聲藥業等。
根據成都先導的招股書,其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DEL),可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產生海量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成都先導依托其領先的 DEL 技術,及相關配套的藥物設計、篩選和優化平臺,可為合作伙伴提供早期藥物發現與化合物合成階段的技術服務。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建成全部自主知識產權,分子結構超過4000億種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先導庫。具體業務包括:DEL篩選服務、DEL庫定制服務、化學合成服務、新藥研發項目轉讓等。
具體而言,DEL篩選服務主要是公司基于先導庫內的海量小分子實體,可為全球制藥企業提供指定生物靶點的DEL篩選以獲得服務收入。然后,在篩選結果中被證明具有功能活性的藥物結構 IP,客戶將有權選擇有償受讓。之后,公司還將有一定幾率在客戶針對該藥物進行后續研發的多個階段陸續產生里程碑收入乃至藥物銷售分成。
DEL庫定制服務主要是公司為全球大型醫藥研發生產企業提供定制化DNA編碼化合物庫設計及合成服務,該類型服務執行周期約為2-4年。
化學合成服務主要是公司在提供DEL篩選和DEL庫定制服務過程中,衍生出的某些指定化合物或核酸的合成與修飾服務。
新藥研發項目轉讓業務則是由于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化合物庫,在與客戶篩選項目不存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高潛力、高價值的靶點進行自主新藥的發現和后續臨床開發,并在藥物開發的不同階段轉讓給合作伙伴,從而獲得新藥項目轉讓收入,包括首付、里程碑收入和收益分成。招股書顯示,目前成都先導在研新藥項目20余項,其中已有1項進入臨床I期、2項處于臨床前候選藥物階段、2項處于先導化合物優化階段。
以上業務也構成了成都先導的營收來源,根據招股書,成都先導2016年-2019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43萬、5322萬、1.51億、5075萬,凈利潤分別為-2297萬、-2308萬、4496萬、4442萬。其中,DEL篩選和DEL庫定制上是成都先導的核心業務收入,2016-2018年,DEL篩選的收入分別為776.91萬元、4,169.24萬元和7,901.90萬元,2017-2018年DEL定制庫的收入分別為256.24萬元和4,865.12萬元。
成都先導開展的業務也使得其不同于常規CRO類企業,由于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具備藥物結構知識產權,在一定條件下,公司公司自主選擇靶點立項進行DEL化合物庫篩選、臨床前乃至臨床階段的開發,在藥物開發到某一特定階段時轉讓給合作伙伴(全部/部分權益),通過靈活的合作模式展開后續開發和共享藥物開發成果帶來的收益。
對于未來發展,成都先導方面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大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的力度,對核心的DEL技術進行持續優化和升級;未來3-5年公司計劃一方面加大營銷服務資源的投入以強化DEL篩選、DEL庫定制的業務承攬能力,同時在相關技術服務領域展開探索,搭建涵蓋系列臨床前CRO研究服務的一體化、全流程服務平臺,拓寬技術服務的范圍。與此同時,將加大對新藥研發創制的投入,搭建技術服務和自主新藥研發并行發展的業務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