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近期被國人提起最多的一個詞語,它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實現民族復興的內心渴望和高漲熱情。被譽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大輸液專業制造商”的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體也為這個“中國夢”而激動著。一直以產業報國為遠大理想的科倫人所理解的“中國夢”,不只是簡單的大國崛起,更表達著必須要對社會、對人類有貢獻的雄心壯志。這樣一個夢想也推動科倫在迅速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投身到公益慈善事業當中,為促進“中國夢”永續發展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
醫藥啟航誓以健康迎未來
“在人類眾多的苦難中,疾病是一顆最兇險的災星。我們有幸成為人類生命的衛士,與醫藥界同仁們并肩參加征服病魔的斗爭,努力把健康和幸福還給千千萬萬的病友和他們的家庭。我們深信這種崇高的努力將推動醫藥科技的進步,從而普惠全人類?!边@段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革新的致辭,鮮活著一家有責任的醫藥企業形象。
科倫藥業創立于1996年,17年產業疾行,現已成為擁有國內外32家子(分)公司的現代化藥業集團。由于輸液行業物流的特殊性,科倫藥業的生產基地分布于四川、湖南、黑龍江和云南等14個省區,總計為上萬名員工提供了就業崗位。2011年科倫藥業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利稅超過15.7億元人民幣。2010年6月3日,科倫藥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大輸液王者資本市場之旅揚帆啟航。
作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領軍型企業,近幾年科倫又開始在全國布局“抗生素全產業鏈”??苽愃帢I已經通過收購廣西科倫、吸收合并珍珠制藥和中南科倫、新建四川新迪化工和新疆伊犁川寧抗生素中間體項目、收購利君國際等措施,完善抗生素全產業鏈、整合輸液類和非輸液類業務優質資源。尤其是2011年啟動的四川新迪化工項目和配套的伊犁川寧抗生素中間體項目,系抗生素全產業鏈的源頭,通過對伊犁優秀自然稟賦的創新性利用生產中間體,進而在四川轉化為最高附加值的醫藥原料,為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主創新走出國藥發展路
大輸液一直是科倫的主導產業,在醫藥市場激烈的角逐中,贏得輸液行業龍頭地位,科倫藥業崛起的真正秘密在哪里?
科倫人認為必須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崛起于行業經濟格局,才能自立于世界級企業之林??苽愖灾餮邪l的、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的革命性換代產品___“可立袋”?!翱闪⒋钡难邪l思路源于上個世紀中后期歐洲的“吸血鬼”和“船型袋”,因其存在回血等重大缺陷而聲名狼藉。為解決自收縮和回血的兩大難題,在沒有任何動物模型可資借鑒的困難情況下,科倫的研發團隊用自己的身體代替實驗動物成功完成了在體輸注實驗,成為高智商的“小白鼠”。目前,“可立袋”業已成為中國全密閉式安全輸液標準的引導者。通過科倫的推動,中國輸液行業用3、4年的時間就走過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30年才走完的道路。
面對國內許多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能力原來一直難以企及跨國公司的困局,以科倫為代表的優秀中國企業現在已經能夠借力打力,化腐朽為神奇??苽悎猿置磕陮N售收入的6%以上投入科技創新,至今已申請專利564項,并獲得新藥證書81項,其中首家和獨家品種22個;科倫先后被評定為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大容量注射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日,又獲批組建院士工作站,這在中國的輸液企業中是絕無僅有的。更是為推動中國醫藥行業的技術進步和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用行動踐行“科倫夢”
“成功不靠宣言靠行動”是科倫人帶給我們最深的印象,這是董事長劉革新帶給員工們潛移默化的影響。
2011年冬,在新疆川寧的工地上,這位已經年逾花甲、多次入圍福布斯富豪榜的實業家,帶頭住帳篷、住板房,與所有員工一起排隊就餐、洗碗,堅持每天清晨就要上工地一一查看各方面進度……一年多汗水與心血的付出,一千多畝荒地現已變成現代化的醫藥企業。
這讓我們似乎又看到了創業之初的那個劉革新。1996年,為了在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GMP改造,劉革新決定效法愛迪生的“60小時監禁工作制”,也監禁自己100天。4個月后當昔日的部下來看他時,劉革新已是蓬頭亂發、胡須滿臉。大家很難把眼前這個“老工人”,和昔日出入可豪車代步,愛吟詩作賦、愛音樂好攝影的劉總聯系起來。
這場“監禁”之后,終于換得科倫在當年7月正式投產。中國剛剛興起的治療性大輸液市場,需求遠遠大于市場供給。從當年的100萬出發,到今天的300億市值。科倫的創業團隊用行動抓住了機遇、抓住了市場。
致富思源勇擔社會責任
作為一家優秀的民營企業,科倫在疾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牢記著“達濟天下”的中華民族傳統理念,不忘對社會的責任,并時刻以這樣的責任要求自己、鞭策自己。
劉革新的節儉在公司廣為人知。他日常記事的備忘錄都是用廢舊復印紙的背面裁剪裝訂而成,身體力行地要求員工從一張打印紙開始做到節約,如果單面的復印紙被丟棄會受到嚴厲批評。平時“惜紙如金,一紙千金”,而賑災卻是“揮金如土,一擲千金”。
在舉國上下抗擊“5•12”四川特大地震的戰斗中,受地震影響的科倫自身都很困難,CFO問劉革新,“劉總我們能捐多少款?”劉革新說只要最大限度不影響企業生產,能捐多少捐多少。CFO說能捐3000萬元,他說“好”,一口氣就捐了3000萬元。
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區發生地震,感同身受的劉革新和科倫員工立即與當地衛生部門取得聯系,第二天一早滿載災區急需的輸液和消毒液的救災車隊迅速向彝良開進?;貞浧疬@段時間的心境,劉革新用了四個字:心急如焚。因為遠在成都指揮的他,既擔心災區的危急,也擔心自己員工救援時的自身安全。9月8日飛赴昆明的機票售罄,劉革新立刻安排司機開車,從成都連夜過去,他說:“我是一刻也坐不住了?!?br/> 科倫對社會的公益回饋,并非僅有這些人們熟悉的全國性事件。近來科倫已逐步樹立起以效率為主的初次分配、以政府財稅為主的第二次分配、以社會慈善事業為主的第三次分配的均衡意識。幾年里,科倫藥業曾向巴中市巴州區上八廟鎮寨城村捐贈80萬元人民幣,用于“人畜飲水”項目;科倫藥業連續5年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母嬰平安--科倫基金”項目上進行合作;今年,科倫還與白求恩基金會共同發起編寫《安全輸液》并向醫護人員進行捐贈。為傳播大眾健康知識,提高醫護工作者對安全輸液理念的重視、掌握安全輸液給藥的基本知識,為患者提供安全、科學、有效的靜脈輸液護理……
劉革新常說:“資源是公眾的,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任何人沒有權利浪費。與其把錢花在面子工程上,不如我每年捐獻出一筆錢給社會需要的地方。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家的良心。”到目前,科倫集團歷年為社會公益事業、光彩事業和困難群體提供的捐助超過了8000萬元人民幣。彰顯了科倫的財富品質觀和社會正義感,展現出一個優秀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健康發展的良性軌跡。(摘自《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