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綠葉制藥
綠葉制藥集團于日前更新其棕櫚酸帕利哌酮緩釋混懸注射液(LY03010)在美國的新藥上市審評最新進展。目前,該產品的新藥上市申請(NDA)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受理,且在《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規定的訴訟時限內未被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意味著LY03010項目在FDA審批進程中的專利挑戰獲得成功。
LY03010是綠葉制藥自主研發的創新制劑,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和分裂情感性障礙。該產品于2023年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將于2039年到期。綠葉制藥在美國通過505(b)(2)的途徑向FDA提交了LY03010的新藥上市申請后,向INVEGA SUSTENNA?的新藥持有人和專利權人發送了第四段專利聲明(Paragraph IV),根據《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的規定,新藥持有人和專利權人須于收到第四段專利聲明后45天內起訴綠葉,才會觸發30個月的停滯期。 截至本公告發布時,觸發30個月停滯期的起訴期限已屆滿,綠葉制藥并未被提起訴訟,因此LY03010在美國FDA的審批進程無專利障礙。根據處方藥申報者付費法案(PDUFA),FDA對于LY03010的上市申請做出決議的目標日期為美國時間2024年7月26日。公司預計將于該產品在美獲批上市后第一時間開展在美國的商業化推廣。與此同時,LY03010也在中國進入上市審評階段,并在歐洲開展關鍵臨床試驗。 LY03010是帕利哌酮的長效注射劑,每月給藥一次,其在美國的新藥上市申請基于一項隨機、多次給藥、開放、與INVEGA SUSTENNA?平行對照的關鍵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顯示:與INVEGA SUSTENNA?的給藥方案相比,LY03010減少起始給藥頻率, 免去患者首次注射后第八天的給藥,且可實現與INVEGA SUSTENNA?相當的暴露量。安全性方面:LY0301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該試驗提示:LY03010通過優化的起始給藥方案,在確保療效和安全性的同時,將進一步方便給藥提高順應性。 每月給藥一次的LY03010,有望與綠葉制藥已在美國上市的每兩周給藥一次的Rykindo?(利培酮緩釋微球注射劑)形成具有明顯優勢的產品組合。目前,綠葉制藥已就該產品在美國的商業化推廣,與潛在的跨國公司合作伙伴在積極推進中。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困擾約2400萬人1。作為一種反復發作的慢性遷延性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低而導致的復發率高、病情反復,成為長期以來精神分裂癥治療的主要難點。而長效劑型可進一步滿足臨床需求,明顯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復發,已成為抗精神病治療的重要手段。LY03010上市后有望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據公開信息顯示: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注射劑2023年在全球和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分別為41.15億美元和28.97億美元。
綠葉制藥集團總裁楊榮兵先生表示:“LY03010有望成為首個在美國獲批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注射劑。當前該產品在美國的上市審評進展符合預期,相關專利問題的進展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于其能夠如期獲批的信心。我們將積極配合FDA的審評要求,并為接下來的上市批準前檢查(PAI,Pre-Approval Inspection)做好全面準備。期待該產品能夠盡早惠及全球患者,服務臨床治療所需。” 精神分裂癥所在的中樞神經系統(CNS)治療領域是綠葉制藥戰略布局的核心治療領域之一。公司已圍繞該治療領域形成一系列具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組合:在美獲批的Rykindo?(利培酮緩釋微球注射劑)成為首個由中國藥企自主研發并在美獲批的CNS新藥;在華獲批的1類新藥若欣林?(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用于治療抑郁癥的化藥1類創新藥。另有思瑞康?(富馬酸喹硫平)及其緩釋片、每日給藥一次的利斯的明透皮貼劑在中國及海外市場銷售,每周給藥兩次的利斯的明透皮貼劑在中國和歐洲主要國家上市銷售。 在研產品中,注射用羅替高汀緩釋微球(LY03003)也在中國和海外市場同步開發,其在中國的新藥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另有VMAT2抑制劑LY03015等多個在研新藥在中國及海外處于臨床階段。公司已建立起較有優勢的國際化研發、注冊臨床、供應鏈與商業化能力,為未來新產品的全球商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關于綠葉制藥集團 綠葉制藥集團是致力于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制藥公司。綠葉制藥在中國、美國和歐洲設有研發中心,擁有超過30個中國在研藥物和10多個海外在研藥物。綠葉制藥在微球、脂質體、透皮釋藥等先進藥物遞送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新分子實體、生物抗體領域收獲多項創新成果,并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進行了積極布局和開發。 綠葉制藥深度布局全球供應鏈體系,已在全球建有8大生產基地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GMP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公司現有30余個上市產品,產品覆蓋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消化與代謝等治療領域;業務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全球主要醫藥市場,以及高速增長的各地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