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地方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和治療管理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根據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和滿意度績效評價后予以相應的補助。
做好地方病管理,可獲公衛補助
今年9月,國家發布《關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基本公衛新增19項內容,其中一項就是地方病防治工作。
剛剛,關于地方病患者治療管理辦法來了,明確其管理補助資金和任務。《通知》提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根據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和滿意度績效評價后予以相應的補助。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經費的管理和監督,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和挪用。
同時,在審核治療方案和治療費用時發現方案、費用不合理的,且能證明其不合理的費用由協議定點醫院所致,則該不合理費用由協議定點醫院承擔,已報賬的,應當予以扣回,不得轉嫁給患者。
基層醫療機構要配備專職人員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配備接受過地方病管理培訓的專(兼)職人員,開展本規范規定的健康管理工作。所屬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服務機構提供技術指導。
另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及時為轄區內新發現的地方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根據情況及時更新。
具體工作指標如下:
地方病患者管理率=轄區內納入地方病患者管理例數÷應納入地方病患者管理例數×100%;
地方病規范管理率=規范管理地方病患者例數÷納入地方病患者管理例數×100%。
患者管理服務須符合這些規范
1.患有這5種地方病
主要包括大骨節病、克山病、氟骨癥、克汀病和II度甲狀腺腫大病人。
2.轄區居民居住6月以上
轄區內居民要常住6個月以上,并且診斷明確、在家居住。
3.對患者提供5項服務
要對患者要提供信息管理、隨訪評估、健康體檢、干預與管理、健康教育這5項服務。
① 為患者建檔立卡:納入管理的地方病患者,服務機構為患者進行評估,并按照要求填寫地方病患者個人信息表為其建檔立卡,納入管理。
② 每年至少隨訪1次:對納入管理的地方病患者每年至少隨訪1次(克山病患者每年隨訪4次),每次隨訪應對患者狀態進行評估。
③ 每年進行1次健康檢查:在地方病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征得監護人與(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進行1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
④ 逐步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有條件的病區建檔立卡大骨節病、氟骨癥和克山病逐步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
⑤ 開展健康教育與促進活動:開展轄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通過隨訪,根據地方病患者病情,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面對面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明察暗訪,進村入戶當面核實真實性
《通知》提出,要建立明查暗訪、進村入戶與救治對象面對面訪問核實、深入定點醫院抽查等核查機制,手術救治對象市級抽查比例不少于20%,省級抽查比例不少于10%。核查情況須登記在案。
發現服務不完善的,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發現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的,必須嚴格追究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并通報批評,情節嚴重者撤銷協議定點醫院資格。
地方病病情重、危害大、分布廣,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可以看出地方病的管理的重要性。
對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及治療工作離不開基層醫務人員,大家的任務量雖有增加,但相應補償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對基層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來源:基層醫師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