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衛健委公布了《山西省第一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化藥及生物制品)臨床使用管理細則》,18種(類)、21個藥被限制使用,包括:神經節苷脂、腦苷肌肽、奧拉西坦、磷酸肌酸鈉、小牛血清去蛋白、前列地爾、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復合輔酶、丹參川芎嗪、轉化糖電解質、鼠神經生長因子、胸腺五肽、核糖核酸II、骨肽、腦蛋白水解、長春西汀、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馬來酸桂哌齊特、質子泵抑制劑、銀杏葉提取物等。
對此,山西衛健委表示,18種(類)推薦意見為不推薦的藥品不是禁止使用,如醫師認為臨床患者治療確需使用,可在申請會診并由主管院長簽字后,開具相關藥品。
為防止極個別醫師逃避監管,要求患者外購這18種(類)藥品,管理要求明確規定了這些藥品不得由患者外購使用,如需使用應由醫院藥學部門統一采購。
不得外購,如需外購,需由主管院長簽字
自國家衛健委7月1日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后,不少省份、地市、醫院都公布了相應的目錄。但據觀察,山西省的管理細則非常具體,會對某種藥品根據證據列出詳細的適應癥,并給出推薦意見和管理要求。
比如對一個藥品的就有“本藥注射劑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內使用,開具處方者應是具備治療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資質或接受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的醫師”以及“本類藥品不得外購,如需外購,需由主管院長簽字確認”的管理要求。
正如山西衛健委所言,這不是禁用。而是有憑有據的嚴格限制,就這份管理細則來說,會對醫生的大處方產生嚴格的管控作用,其目的正是突出了合理用藥目的。
有醫院藥占比降到10%,一些大產品被拋棄
實際上,制定重點監控目錄的初衷,就是要解決有些藥品監督管理不嚴,部分醫師過度開具相關藥品,不同程度導致患者醫療費用增加的問題。
醫生過度處方某些藥品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也是整個醫療生態中不正常的現象,其背后的原因是藥品同質化無序競爭、醫生薪酬改革未到位、以往以藥養醫等深層次問題的一個表象。
毫無疑問這種措施是有效果的,根據行業反饋的消息,不少被限制使用的藥品銷量都遭遇了斷崖式下滑,甚至某位醫藥人告訴賽柏藍,現在有醫院對藥占比要求降到10%,盡管不在重點監控目錄中,但一些如中藥注射劑等用量比較大的藥,都在被醫院拋棄。
一種醫藥生態的終結
無論是以前將某些藥品定性為輔助用藥,還是現在的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并對這些藥的臨床使用實行全過程管理,嚴格落實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制度等措施,以及對用藥不合理問題突出的品種,采取排名通報、限期整改、清除出本機構藥品供應目錄的諸多實施方法,再到現在的集中采購模式改革,都是在解決以往存留的問題。
突出表現就是將一些有大處方嫌疑、濫用的藥品重點監控、嚴格管控使用,以及改革集中采購模式。應該來說,種種醫改趨勢預示著對以往某種營銷模式、一種特殊醫藥生態的逐步終結。(來源:賽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