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弱勢科室的醫生正在批量走向市場創業,提前一步實現自由執業,實現在創造巨大社會價值、更好地服務廣大病患的同時,也將創造可觀的市場價值。
眼科醫生大批走向市場
之前,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參與證券時報“高管面對面”活動時透露,現在愛爾眼科有中國眼科10%的醫生,未來比例肯定會更高,到20%-30%。
眼科人才批量走向市場的效應則是,私立眼科醫院在全國幾乎打敗了當地地級市三甲醫院,僅僅在上海,一年時間公立三甲醫院眼科患者就下降了30-50%,引起醫療界熱議。
據《看醫界》了解,由于眼科的市場化政策推動,眾多綜合性三甲醫院眼科萎縮趨勢明顯,大批醫生走向市場,創業或加入民營醫院,一位滬上眼科醫生直言,離開體制后,年薪輕松過200萬。
那么,在國家大力鼓勵社會辦醫、醫生創業的政策促進下,還有哪些科室將迎來醫生創業、自由執業潮呢?《看醫界》為您帶來獨家盤點:
兒科醫生辦醫潮來襲!
長期以來,在以藥養醫的醫療衛生體制下,兒科在公立醫院里就不受待見,兒科收入低,大批醫院甚至把兒科關閉了,雖然近幾年強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恢復兒科,但兒科依舊是公立醫院的超短板,大批兒科醫生持續流失,相關部門甚至出臺政策降分錄取兒科醫生。
以中山醫一院為例,多名兒科骨干,被以三倍的薪酬挖走;不少三甲醫院兒科醫生抱團開診所。
有業內人士表示,公立醫療體系最有可能先決堤的,很有可能就是兒科;同時 也意味著兒科正在迎來醫生創業潮,和兒科辦醫潮,兒科醫生領銜的醫生集團也紛紛涌現,被逼走出體制的兒科醫生將在市場上找回自己嚴重被低估的價值。
精神科醫生成為市場香餑餑!
長期以來,主流觀點都認為醫療不應該市場化,精神科更應該是政府兜底,但事實上,多年來政府兜底的結果是很多公立醫院精神科淪為擺設,精神科醫生收入較低,學醫者不愿意選擇精神科,大批精神科患者得不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但近幾年風向突轉,溫州甚至出現了三級甲等民營精神科醫院,還成功上市,在基本醫療市場打開了突破口,既服務了大批病患,增加了優質的精神科醫療資源,提升了精神科醫生收入,還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據《看醫界》了解,目前不少三甲醫院精神科醫生紛紛走出體制創業,辦醫院的辦醫院,搞醫生集團的也有,精神科醫生一時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甚至遭到私立醫院搶挖。
內科醫生走向市場受歡迎!
新一輪醫改的核心措施是什么?當然就是取消藥品加成,這樣一來,靠開藥生存的內科醫生就慘了。
不僅如此,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一些三級醫院內科患者大批流失,內科醫生的境遇雪上加霜。
一位知名三甲醫院科主任甚至預言,大批公立醫院內科醫生將被淘汰。
內科醫生的未來在哪里?事實上,據《看醫界》了解,越來越多的內科醫生開始走向市場探路,開診所、辦醫生集團,一些有眼光的私立醫院抓住這波機會,成為了內科醫生自由執業的合作平臺,引來一批內科醫生集團及內科患者。
全科醫生的春天或將到來!
在預防幾乎缺失的中國醫療界,全科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缺口巨大,很少有醫生愿意從事全科。
但事實上,分級診療要想真正實現,民眾的醫療健康需求要想真正實現可及、可靠,如果沒有大批全科醫生創辦的全科診所,只能是空中樓閣。
據《看醫界》了解,近年來,全科醫生的素質正在快速提高,并受到重視,深圳更是高薪聘請社區全科醫生。
不僅如此,隨著診所市場的逐步放開,一些全科醫生紛紛籌建診所,一些全科醫生集團也紛紛成立。
全科醫生及診所能撐起中國醫療半邊天有可能嗎?我們拭目以待!
口腔科、疼痛科也呈現橫掃之勢!
據《看醫界》了解,由于政策的放開,在口腔領域,醫生們持續走出體制,近幾年一批口腔連鎖快速發展,甚至已經對公立醫院形成壓倒性優勢。
不僅如此,疼痛科也是如此,一些疼痛科醫生紛紛走出體制創辦疼痛專科醫院,畢竟疼痛在公立醫院是小科室,根本顧不上,但事實上患者量眾多,因此機會非常多。
婦產、中醫、康復醫生大批走向市場創業!
此外,婦產科、康復科、中醫科等科室的醫生也正在大批量走向市場。
其中,女性作為半邊天對于優質醫療的需求巨大,無論是產科還是婦科的市場都在持續放大,一批婦產科醫院、醫生集團正在快速涌現;
中醫科就更不用說了,政策上幾乎是全面放開,中醫診所有望滿大街都是;在康復領域,由于政策的支持,申辦綜合醫院難,但申請辦康復醫院就容易的多;因此,康復科醫生領銜創辦的康復醫院也正在快速涌現。
由此可見,很多機遇多是逆境的結果,很多弱勢科室醫生正在批量走向市場創業,提前一步實現自由執業,實現在創造巨大社會價值、更好地服務廣大病患的同時,也將創造可觀的市場價值。
或許中國醫改的希望,就在于這批勇敢的醫生們。
(來源:看醫界)